牛仔布詞彙表
1. 藍染 | 「Aizome」是日文中靛藍染料的意思。該字的前半部「Ai」(藍)代表靛藍色,「Zome」(染め)是染料的常用術語。 |
2. 鍊式縫紉 | 鍊式縫紉是一種類似於鏈條圖案的相互循環的針法,是由古代中國人開發的技術。鍊式縫紉是高級牛仔布製造商在其工藝中採用的工藝,因其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的理想的繩索效果而著稱。它用於高級牛仔褲褲管下擺,以提高耐用性並避免磨損。 |
3. 鍊式針跡徑流 | 鍊式線跡流出是鍊式線蹟的痕跡,經常可以在襯衫的側縫處看到它。許多品牌保留了這一細節,以賦予服裝更復古的美感。 |
4. 褲襠爆裂 | 通常由騎摩托車或自行車(以及其他活動)的摩擦引起。隨著褲襠區域的反覆攪動,織物會枯萎並最終撕裂,隨著紗線散開,形成一個大開口。這通常被稱為褲襠爆裂。 |
5. 淡出 | 褪色是牛仔布上顏色較淺的區域,當牛仔褲深藍色的染料慢慢褪去或被洗掉時,褪色就會出現並變得更亮。褪色有多種類型,例如蜂窩狀、鬍鬚狀和火車軌道狀或堆疊狀。 Atari(當たり)是一個日文術語,描述最常見的褪色,位於側縫、膝蓋前後、大腿上部、下擺、皮帶環和口袋縫處。 |
6. 角撐板 | 襯料是一種織物,可以增強服裝某一部分的耐用性。襯料最常見於襯衫,通常位於側縫與下擺相接處。一些品牌將 Selvedge 添加到此部分作為補充細節。 |
7.柿澀 | 柿渋(Kakishibu)是一種天然的服裝染料,由未成熟的柿子榨汁而成。天然柿渋染料的魅力之一就是最終服裝色調的變化。水果的品質、發酵方法、染色季節甚至天氣等因素都會影響這種服裝的染色過程。柿漆染料會對紫外線做出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會變暗。生產天然柿漆染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從夏季收穫未成熟的果實開始。提取出的果汁必須經過一年的發酵和儲存過程,以去除有機酸等雜質,然後才能精煉成染料。 |
8.天然靛藍染料 | 天然靛藍染料取自靛藍植物的葉子,初始階段需要乾燥並進行堆肥,大約需要一百天。這樣就產生了日本人稱為「sukumo」的濃密染料堆肥。然後將 sukumo 放入一桶溫水中,其中已經混合了幾種成分,包括石灰,有時甚至還有清酒。一旦桶內的內容物發酵完畢,剩餘的泡沫就可以用作天然靛藍染料。幾個世紀以來,天然靛藍染料一直是日本紡織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江戶時代特別流行,因為它是當時用於棉纖維的最佳染料。有時,愛好者會將其稱為“藍金”。 |
9.新經濟政策 | 結節織物的一個有趣特徵是,織物中最初的結節纖維在穿著和洗滌過程中變得更加明顯,從而產生模糊和毛茸茸的質地。 |
10. 尼姆 | 這座法國城市以紡織品生產聞名,包括嗶嘰織物。 「Serge de Nîmes」(英文意思是「Serge of Nîmes」)是牛仔布 (denim) 一詞的來源。 |
11. 岡山牛仔 | 許多日本牛仔布製造商都認為岡山的水礦物質含量高,pH 值適宜。這種組合有助於生產出高品質的牛仔布,也有助於提高靛藍染料的顏色深度和彈性。另一個因素是工廠普遍使用老式梭子織布機來生產牛仔布。儘管用梭子織機生產的牛仔布產量(每天約 40 公尺)比大規模生產的片梭織機少得多,但梭子織機產出的布邊織物的品質遠遠優於現代片梭織機。 日本人在生產過程中對細節的關注是無與倫比的。岡山牛仔布所經營的品牌生產規模非常小,確保每件產品的開發都注重細節。 在日本的紡織品生產中,使用靛藍染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傳統上,和服布料有時也採用靛藍染色,因此繩染技術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日本紡織品生產的一部分。 |
12. 原色牛仔 | 生牛仔布或乾牛仔布是指在生產染色階段後未經過任何處理或染色的牛仔布。與購買時已褪色的洗水牛仔布相反。 原色牛仔布作為新產品通常呈現深靛藍色。牛仔褲最容易磨損和褪色的部位包括腳踝、膝蓋後方和大腿上部。 人們通常認為,原色牛仔布最令人嚮往的方面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褪色圖案和光澤會逐漸形成,並且會根據使用者的身體和日常活動而呈現出獨特的風格。洗滌後,原色牛仔布腰部周圍會縮水約 1-2 英吋。但這不會影響淡入淡出對比的實際強度。 為了使自然的鬍鬚和蜂窩狀紋理更加完美,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穿著同一條牛仔褲至少三到六個月後再洗。 |
13. 鉚釘 | 鉚釘是一種永久性金屬緊固件,用於加固牛仔褲的口袋角落。鉚釘最初由俄羅斯出生的裁縫雅各布·戴維斯 (Jacob Davis) 在 1873 年李維斯公司 (Levi Strauss and Company) 的資金支持下獲得專利,如今幾乎所有牛仔褲上都有鉚釘。 |
14. 繩染 | 岡山流行的繩染技術可以製作出美麗的紗線。這是一個持久的物理過程,將棉線染成靛藍,然後將紗線扭在一起模仿繩索。 紗線芯不染色,可以保證成品牛仔服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完美褪色。 |
15. 預縮/未預縮牛仔布 | 防縮牛仔佈在生產後經過處理,並經過機械預縮,以確保洗滌後織物的收縮率較低。這將消除購買未縮水牛仔佈時經常出現的計算和猜測過程。 另一方面,未經預縮處理的牛仔佈在生產後不經過任何處理,而是直接送去裁剪和縫製成牛仔褲,就像織布機上的織物一樣。這些牛仔褲在第一次浸泡時容易縮水 7-10%(差異甚至可能更大,取決於面料和浸泡工藝),並且由於其特性和編織方式在本質上往往更加毛茸茸和粗糙,因此受到鐵桿愛好者的青睞。 |
16. 赤耳牛仔布 | 赤耳牛仔布採用老式梭織機生產,這種牛仔布最初是作為工作服製作的,後來才成為全球時尚單品。 用梭子織布機織出的織物將具有乾淨、自完成的邊緣,不會磨損或散開。 與任何現代片梭織機的產出相比,它更加耐用且品質更卓越。這是因為在梭子織機上生產每一米牛仔布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像在大規模生產結合製造商之前生產服裝的方式一樣。用於完成 Selvedge 線的橫向編織有多種顏色。 赤耳牛仔布已成為世界各地高檔牛仔褲生產商的首選布料。翻起的褲腳露出了乾淨、精緻的邊緣,兩條彩色條紋沿著牛仔褲的接縫向上延伸。 這些條紋最常見的顏色是紅色,但如今可以找到多種顏色和變化。在日本牛仔褲的早期,條紋被用作區分岡山不同牛仔布製造商的身份標籤。 |
17.塞爾吉 | 嗶嘰是一種棉斜紋布,由上下兩針縫製而成,形成粗糙且結實的紡織品。 嗶嘰是一種以耐用性和長壽命而聞名的布料,在許多國家被用作工業工作服和軍事服裝。 牛仔布是這種布料的衍生性商品。 |
18. 有梭織機 | 老式梭子織布機生產的牛仔布被純粹主義者認為是品質最好的。與工業片梭織機相比,梭織機的織物構造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規模要小得多。 梭子織布機生產的赤耳牛仔布品質優良,使用壽命長。 |
19. 竹節紗 | 在紡紗過程中,紗線長度上有意或無意地形成隨機較粗的區域,導致牛仔布呈現不均勻、毛茸茸、粗糙和凹凸不平的紋理。 |
20.斜紋布 | 斜紋編織可以透過其羅紋來辨識。緯紗穿過經紗的組合形成了斜紋布。牛仔布最常見的是右手斜紋布,儘管左手斜紋布也有少量供應,因為只有少數縫紉機可以生產左手斜紋布。 較不常見的是破斜紋牛仔布,其特點是鋸齒狀圖案編織,類似人字形。 |
21. 變形 | 在織布機上縱向延伸的一組處於張力下的紗線稱為經線。當查看成品牛仔佈時,經線端是沿著織物延伸的線(與布邊線平行)。 經線通常比緯線更堅韌,因為它承受著很大的張力, |
22.緯紗 | 緯線是沿著寬度方向(從一端到另一端)延伸的線/紗線,用於將經線固定在一起。緯紗透過經紗環從一端移動到另一端,穿過牛仔布的鑲邊。 布邊不會磨損的原因是緯線在經線上方和下方環繞。 |
3X1 | 用於描述替代斜紋編織的比例(參見“斜紋”)。 |
501 | 標誌性 Levi's 牛仔褲剪裁所使用的批號。 1890 年,Levi Strauss & Co 為其著名的專利銅鉚釘牛仔褲分配了 501 批號。直筒 501 在剪裁和美感上基本上保持不變,儘管多年來已經進行了多次迭代,褲高和褲管寬度也隨著潮流和製造技術而變化。 Iron Heart 的 634 和 1955 剪裁被許多日本牛仔品牌用作藍圖,均受到 20 世紀中後期 501 迭代的啟發。 |
五口袋牛仔褲 | 1922 年,Levis Strauss & Co. 推出了牛仔褲,其標準口袋數量為 5 口袋牛仔褲,包括兩個後袋、兩個前袋和一個硬幣(或手錶)袋,通常位於右前袋內上方。與普遍的看法相反,第五個口袋實際上是兩個後口袋之一,於 1905 年推出(硬幣口袋出現於 1890 年)。 |
弧 | 參見“弓形” |
弓形 | 弧形或弧線是指牛仔褲後口袋上的裝飾縫線。利維斯特勞斯公司 (Levi Strauss & Co) 因發明 501 牛仔褲的這一特點而受到讚譽,該牛仔褲採用雙線縫合的蝙蝠翼設計。自那時起,弧線就被用來區分牛仔褲品牌。 Levi's 的弧形褲管是 Levi's 針對包括 Iron Heart 在內的日本牛仔褲製造商提起的訴訟中提到的牛仔褲特徵之一。這些訴訟旨在保護商標,防止競爭對手模仿,特別是在美國,其他任何牛仔品牌都不允許使用與 Levi's 弧線相似的圖案。 |
阿斯佩羅 | Aspero 是一種天然野生棉花,生長在秘魯東北部的山麓地區,由於是樹木,未經人工種植,因此是現有最純淨的有機棉花之一。由於無法大規模生產,幾個世代以來,秘魯原住民都對其細膩、柔軟、體積大、強度高等特質十分珍視。 Iron Heart 在其著名的超重法蘭絨 (UHF) 襯衫(例如 IHSH-232)中使用了 Aspero 棉。 |
雅達利 | 日文術語,指在正確區域褪色良好的牛仔布,例如大腿、膝蓋後部、接縫處、後軛、口袋、皮帶環和前襟。在其他所有區域,一條磨損嚴重的牛仔褲通常都會出現褪色的情況。 |
後肚帶 | 位於牛仔褲、夾克或背心背面的織物帶和帶扣,用於收緊腰帶。後腰帶設計的牛仔褲也被稱為“後腰帶扣”。大部分牛仔褲製造商在 1942 年就放棄了後肚帶設計。一些復古、受傳統風格啟發的品牌重新引入了後肚帶設計。 Iron Heart 在其工作背心(例如 IHV-02-IND)上使用後部肚帶,有時也將其用在夾克上。 |
背部補丁 | 參見“Jacron”。 |
後袋閃光器 | 附在右後口袋上的布料、紙或紙板蓋。傳統上用於提供有關牛仔褲的信息,例如尺寸、面料重量和剪裁。閃光燈也可用作行銷工具,以代表牛仔褲品牌的插圖或圖形為特色。 |
寬鬆的 | 低腰超大闊腿牛仔褲。在 20 世紀 90 年代滑板愛好者和嘻哈社區中很流行。 |
棒針 | 一排緊密排列的針腳,用於加強和加強服裝中的潛在受力點,例如皮帶環、拉鍊和口袋開口。 |
喇叭褲 | 喇叭褲在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非常流行,其腰部和大腿收緊,褲管在膝蓋以下變寬,形成一種隱約類似鐘形的輪廓。最初專為水手設計,寬大的褲管使其易於捲起,避免弄濕甲板。 |
皮帶環 | 腰帶環 - 環繞腰帶以固定腰帶的織物環。 20 世紀 20 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皮帶潮流興起,皮帶環開始取代吊扣。除了 634 剪裁的一些早期版本外,Iron Heart 將皮帶環縫製在其 5 口袋牛仔褲的腰帶下方和腰帶內,以增加強度並實現更簡潔的美感。 |
腰帶環縫入腰帶 | 腰帶環縫入腰帶,增加強度 |
大E | 1971 年之前,Levis Strauss & Co 的牛仔褲和夾克都帶有紅色標籤,上面繡有大寫字母“E”,拼寫為“LEvis”。 1971 年後,他們的紅色標籤開始使用小寫的“e”,使得任何帶有大寫“E”的物品變得更加稀有,並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
出血 | 與「摩擦色」不同,當織物染料與液體接觸並轉移到其他物體(例如另一種織物或皮膚)時,就會發生褪色。 |
藍鈴花 | 藍鈴工裝褲公司 (Blue Bell Overall Company) 於 1947 年首次生產 Wrangler 牛仔褲。該公司成立於 1904 年,最初生產牛仔工裝褲,二戰後開始生產牛仔褲。 |
藍色牛仔褲 | 由藍色牛仔布製成的褲子的名稱。傳統上,人們使用靛藍染料使牛仔褲呈現深藍色。 |
鈴 | 棉花或亞麻等植物上發現的圓形、蓬鬆的種子莢。對於棉花來說,棉鈴纖維用於生產棉織物。 |
靴型褲 | 與喇叭褲類似,但不那麼極端,而且輪廓更纖細。腿部開口設計可輕鬆套在大靴子上。 |
盜版 | 參見“靴型褲” |
男友 | 與傳統款式相比,女式牛仔褲的剪裁通常較為寬鬆,大腿處較為寬鬆。顧名思義,這些牛仔褲比較休閒,穿起來就像是從男性朋友那裡借來的。 |
破斜紋 | 一種斜紋牛仔布編織方法,斜紋線在每兩個經線末端改變方向,從而消除了通常在普通左手斜紋 (LHT) 或右手斜紋 (RHT) 牛仔褲中發現的臭名昭著的腿部扭曲效果。 |
帶扣後背 | 參見“後束帶” |
布法羅格紋 | 布法羅格紋 - 布法羅格紋(格子)是一種均勻的格紋,由兩條交替的彩色條紋(一條深色,一條淺色)以直角組成,從而形成均勻的方格圖案。 Buffalo Check 於 2007 年首次被 Iron Heart 用於 IHSH-06,後來又被用在首款 12 盎司 UHF IHSH-20 上。它一直是 Iron Heart 的主要圖案,自 IHSH-20 以來在許多 UHF 迭代中使用,目前是第一款連續生產的 UHF(IHSH-232)的特色。 |
按鈕 | 圓形緊固件,通常由黃銅、銅或鋁等金屬合金製成,用於將兩塊織物固定在一起。它們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固定在織物上的短釘和用於透過扣眼連接單獨織物的「頭部」。 |
紐扣飛 | 紐扣門襟——褲子前面的開口,帶有紐帶。鉚釘紐扣門襟由 Levi Strauss & Co 公司於 1873 年首次推出,自最初的 501 牛仔褲以來就一直出現在牛仔褲上。直到 20 年後,拉鍊門襟才被引入。大多數 Iron Heart 牛仔褲都採用連結門襟,但批號中帶有「Z」的牛仔褲除外(例如 IH-634Z) |
扣眼 | 將紐扣穿過一個孔,將兩塊布料固定在一起。 |
梳理 | 將纖維穿過線齒以解開、清潔和混合它們以產生適合加工的連續網(或“銀”)的機械過程。這種方法通常用於製作毛線,與梳理方法比較相似。參見‘梳理’。 |
胡蘿蔔適合 | 剪裁類似於緊身牛仔褲,但褲襠寬鬆且低垂。因形似胡蘿蔔而得名:上寬下窄。也稱為 peg pants。 |
種姓/種姓 | 指的是牛仔布染色過程中添加的織物中的額外色調。根據所用方法和染料的不同,牛仔布可能呈現綠色、紅色、黃色、黑色、棕色或灰色。 |
鍊式縫紉 | 鍊式縫紉-用一根線縫製一系列環形針腳,這些線本身循環回形成鏈狀連結。鍊式縫線傳統上用於縫製牛仔褲,洗滌後,褲腳會扭曲和捲起,從而產生一種廣受歡迎的褪色效果,稱為“繩狀褪色”。鍊式縫紉的最早證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100 年的中國。在 Iron Heart,我們的牛仔褲下擺均採用工廠鍊式縫合。 Iron Heart International 提供捲邊服務,並將使用我們的一台老式 Union Special 機器,在銷售點和售後市場重現我們捲邊牛仔褲的鍊式縫線。 |
錢布雷 | 錢布雷(Chambray)也稱為錢布,是一種平紋織物,經線為彩色紗線,緯線為白色紗線。錢布雷的經線和緯線會交替出現,通常,錢布雷的底面看起來與其正面更相似。 Iron Heart 從一開始便在其襯衫中使用錢布雷,IHSH-05 是他們的第一款錢布雷襯衫。從那時起,這種材料經常出現在季節性系列和經典款 IHSH-13 和 IHSH-21 中。 |
奇諾 | 斜紋布是一種斜紋織物,最初由 100% 純棉製成。它是在 19 世紀中葉為英國和法國軍裝而開發的,後來逐漸成為民間服裝。當美西戰爭老兵穿著斜紋軍褲從菲律賓歸來時,斜紋棉布製成的褲子在美國開始流行。 「chino」一詞的字源存在爭議。有些資料認為其字根為美洲西班牙文單字 chino,翻譯過來就是烤的意思。由於這種布料本身最初是在中國製造的,因此這種褲子的名稱可能來自原產國。斜紋棉布最初設計用於軍隊,後來被平民所接受,其最初的設計理念是簡單、耐磨、舒適,適合士兵穿著;使用自然的土色調也開始走向迷彩,而不是之前使用的鮮豔束腰外衣。 Iron Heart 斜紋棉布褲借鑒了這種面料的軍事和民用傳統,並有多種剪裁可供選擇。此外,這種材料也經常用於我們季節性系列的襯衫布料。 |
捲菸 | 修身剪裁,高腰,直筒褲管,從膝蓋到褲腳,長度至腳踝。 20 世紀 50 年代深受女性歡迎。 |
零錢袋 | 最初是為 19 世紀的牛仔設計的,作為存放和保護懷錶的地方。在其歷史上,這個小袋子被賦予了許多頭銜和用途,包括零錢袋。人們常常錯誤地認為零錢口袋是五口袋牛仔褲的「第五個」口袋。事實上,硬幣口袋的出現早於兩個後口袋的使用。 |
不褪色 | 染料與織物的結合、附著或緊固程度。靛藍因其與牛仔布的色牢度而聞名,儘管在陽光和水的照射下經常會發生褪色。 |
梳理 | 精梳是主要的準備過程,在將棉纖維紡成紗線之前,將其分離並解開。這是透過將纖維穿過一系列直的金屬齒,將它們放置到長的平行線中,並過濾掉較短的纖維來增加織物的線數來實現的。與「梳理」方法(一種類似的棉花製備技術)相比,精梳可以產生更細、更強韌、更乾淨、更有光澤的纖維。參見“梳理” |
庫姆斯 | 參見“蜂窩”。 |
圓錐磨機 | 曾是燈芯絨、法蘭絨、牛仔布等棉織物紡織製造業的全球領導者。該工廠成立於 1885 年,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博羅,1910 年成為 Levi Strauss & Co 的主要供應商,並成為 501 牛仔褲的獨家牛仔布供應商。遺憾的是,Cone Mills Corporation 於 2004 年因破產而停止運營,White Oak 工廠於 2017 年停止生產 Cone Denim。 |
銅鉚釘 | 參見“鉚釘”。 |
科爾多瓦 | 科爾多瓦皮革(或殼牌科爾多瓦皮革)是一種常用於高端製鞋的皮革。科爾多瓦皮革是一種馬皮革,由馬臀部皮下的纖維扁平肌肉製成。這種皮革的名字來自西班牙科爾多瓦市,西哥德人在七世紀首次在此使用這種皮革,後來摩爾人也開始使用。之所以稱之為“貝殼”,是因為鞣製後的皮革形狀像一個打開的貝殼。這種皮革製作起來既困難又昂貴,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主要用於理髮店製作磨刀皮帶來磨剃刀。最近,由於其美觀的品質、卓越的耐用性和獨特的抗皺特性,它越來越多地用於鞋子、錢包和錶帶。 Iron Heart 使用 Cordovan 皮革生產了許多優質產品,包括最高級的 IHG-01 和 IHG-02 錢包。 |
燈心絨 | 燈芯絨是一種由扭曲的纖維組成的紡織品,編織時,纖維彼此平行(類似斜紋布),形成布料獨特的圖案,即「繩紋」。現代燈芯絨通常由簇絨燈芯絨組成,有時在簇絨之間會形成通道(裸露在底布上)。燈芯絨本質上是一種脊狀天鵝絨。這種織物看起來就像是由多根平行放置的繩索縫合而成的。燈芯絨 (corduroy) 一詞由 cord 和 duroy 組成,duroy 是 18 世紀英國製造的一種粗羊毛布。作為一種布料,燈芯絨被認為是一種耐用的布料。燈芯絨常用於製作褲子、夾克和襯衫。簾線的寬度通常被稱為「緯線」的尺寸(請參閱「緯線」)。 |
棉布 | 棉花是一種天然紡織品,取自棉屬植物(棉花植物/樹木)的種子毛纖維,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之一,以其經濟和豐產而聞名,能夠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在自然狀態下,棉花是一種柔軟蓬鬆的短纖維,生長在棉鈴中,棉鈴在棉花種子周圍形成一個保護殼。收穫後,棉纖維經過打包、軋棉、清洗、梳理、拉伸和梳理,準備粗紗,然後紡成細紗。最古老的棉織品可追溯至西元前6000年,距今約7000年。如今,約有 75% 的男裝含有某種棉混紡布料,而女裝中這一比例僅為 60%。 |
棉斜紋布 | 棉布是一種用途廣泛且非常耐用的實用布料,具有堅固的斜紋編織。它採用粗梳紗線製成,是從軍隊到狩獵隊制服的熱門選擇。棉斜紋布偶爾會出現在 Iron Hearts 的季節性系列中。 |
棉鴨 | 棉帆布(源自荷蘭語 doek,“亞麻帆布”),也簡稱為鴨絨,有時也稱為鴨布或鴨帆布,在紡織行業之外通常被稱為“帆布”,是一種厚重的平紋棉織物。帆布與牛仔布等其他厚重棉織品不同,它是平紋編織而不是斜紋編織。帆布有兩種基本類型:普通帆布和粗帆布。帆布中的線編織得更緊密。 Iron Heart 在其大多數服裝系列中都使用帆布。從褲子、背心、襯衫到夾克,隨處可見的 IH-666D 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
棉鈴 | 參見“Boll” |
首席採購官 | CPO 襯衫自 1930 年代起開始發放給美國海軍的首席士官,最初是襯衫/夾克的混合體,由海軍染色的羊毛製成。 CPO 最初是為軍人設計的易於拆卸的防寒層,由於其實用性和多功能性,成為戰後平民男裝的主打產品。在 Iron Heart,我們的 CPO 保留了原始軍用外套的功能,然後透過添加暖手口袋和有效、安全的按扣來增強功能。剪裁更加合身,參考了西方風格,但就像原版一樣,它們像戰艦一樣堅固,可以保護您免受惡劣天氣的侵襲。有多種面料可供選擇,有襯裡和無襯裡。 |
摩擦色牢度 | 與「褪色」不同,摩擦色斑發生在(乾燥)多餘的染料從一種織物上物理擦掉並轉移到其他織物上,例如另一種織物或皮膚上時。 |
襠部鉚釘 | 襠部鉚釘的設計目的在於加固和加強褲襠,從 1873 年到 1939 年,這種鉚釘在 Levi Strauss & Co 的藍色牛仔褲上很常見,直到 1939 年,我們根據二戰期間戰時生產委員會制定的新規則進行了修改,以節約原材料。 |
切 | 一條牛仔褲的設計和形狀。剪裁決定了牛仔褲的外觀和與身體的貼合程度。從褲襠的高度到褲管的錐度。直筒褲、緊身褲、靴型褲和喇叭褲是牛仔褲剪裁的一些例子。 Iron Heart 的第一個剪裁是無處不在的 634,在它首次面世之前,Haraki-san 對其進行了多次設計和改進。基於二十世紀中期 634 剪裁,它具有中等腰部和常規直腿。在抵制追隨潮流、不斷推出新設計的誘惑的同時,我們的剪裁系列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包括一系列直髮、錐形髮、常規發和修身發,以及各種髮型,以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關聯?) |
牛仔布 | 牛仔布是一種耐用、堅硬且通常粗糙的斜紋織物,通常由棉編織而成,採用彩色染色的經線和本色(天然)緯線。牛仔布的重量取決於一平方碼布料的重量,這意味著一平方碼 21 盎司的牛仔布重 21 盎司。牛仔布因法國紡織名城尼姆而得名,最初被稱為“serge de Nîmes”,意為“來自尼姆的嗶嘰”。由於法語中“s”不發音,因此該名稱在英語中被理解為“serge de Nîm”或“serge denim”,最終縮寫為 denim。 |
牛仔頭 | 用來描述牛仔愛好者的描述。 |
密度 | 密度是指牛仔布的鬆散或緊密編織與用於編織該編織物的紗線數量之間的差異。密度越高,牛仔布越堅固。在 Iron Heart,我們提供各種密度的牛仔布。現已停產的 UHR 以浸泡後密度高而聞名,而旗艦產品 21 盎司牛仔布儘管面料很重,但織法卻鬆散得多,因此牛仔褲在溫暖的氣溫下也能穿著舒適。 |
浸染 | 浸染是將織物或紗線浸入染料的過程。浸入的次數越多,染料在織物或紗線上的顏色轉移就越深、越暗。 |
拔染印花 | 拔染印花 - 拔染印花,也稱為萃取印花,是一種將圖案應用到染色織物上的方法,透過列印褪色劑(例如氯或連二亞硫酸鹽)來漂白深色底色上的白色或淺色圖案。 Iron Heart 在生產靛藍和黑色 wabash 織物時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請參閱“wabash”)。 12盎司的IHSH-62和IHSH-68是這種專有布料的精美典範,而2018年則推出了21盎司的版本(IH-825)。 |
多比 | 多臂織布機是一種在多臂織布機上生產的機織織物,其特點是布料上有小的幾何圖案和額外的紋理。 經線和緯線的顏色可以相同或不同。 |
甜甜圈按鈕 | 甜甜圈紐帶 - 甜甜圈紐扣是牛仔服裝的必備品,也是牛仔褲五金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不可旋轉的固定金屬紐扣,中間是空心的。由於使用的金屬較少,按鈕重量較輕,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配給時期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選擇。它適用於所有 Iron Heart 紐扣飛牛仔褲,以及各種牛仔夾克、背心和其他褲子。 Iron Heart 甜甜圈紐扣採用多種金屬製成,以滿足服裝的美觀要求,品牌為「Iron Heart Works Inc」。 |
雙針縫 | 雙針(或雙針)是一種具有一個針柄和兩個針軸的針,用於將兩個平行的接縫縫合成一條連續的線。雙線縫合是牛仔褲製作中廣泛使用的技術,用於加固下擺、口袋固定件以及牛仔褲的許多其他需要加固的部分。 |
繪圖/製圖 | 拉伸或牽伸是將棉纖維通過一系列滾筒的過程,這些滾筒會拉伸、拉直並排列棉纖維。總的來說,纖維被拉長到原來長度的六到八倍,變成了繩狀的「拉條」。 |
鑽頭 | 參見‘棉布’。 |
乾牛仔布 | 簡而言之,乾牛仔褲是用未經預洗過程的牛仔布製成的牛仔褲。因此,乾牛仔褲在第一次穿著時會感覺粗糙和僵硬,並且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磨合」並使其變軟。該術語應被視為“raw”和“loomstate”的同義詞。然而,這個術語經常被錯誤地用來指所有赤耳牛仔褲,或任何未經洗滌後處理或整理並保留均勻靛藍色的牛仔布。 |
雙環錠紡 | 雙環錠紡牛仔布,或稱「環錠」牛仔布,是一種牛仔布編織方法,其中經線和緯線均採用環錠紡紗線製成。一種將纖維捲成一定形狀而不是壓制纖維而形成的紗線類型。與開放式和常規環錠紡牛仔布相比,雙環錠紡牛仔布的手感更加柔軟。 |
鴨子 | 參見“棉鴨”。 |
工裝褲 | 最初,「dungaree」是一種粗布,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據信以孟買地區的印度村莊「Dongari Kapar」命名。這種布料的印地語名稱是“Dungri”,在 17 世紀出口到英國,用於生產廉價且耐用的工作服。在此期間,原來的名字增加了一個音節,變成了“dungaree”。直到 1853 年,Levi Strauss & Co 公司才使用這種布料製作出背帶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工裝褲。 |
染色 | 染色是給(經線)紗線著色和添加顏色的過程。這是透過將紗線浸入染料液中來實現的。在牛仔布製作中,通常使用靛藍染料——一種在氧化或「晾乾」過程中變成藍色的染料。在紗線浸漬和浸泡之間,靛藍暴露在空氣中,使其從黃色變成綠色,再變成藍色。紗線浸染的次數越多,最終的顏色就越深。在染色過程結束時,有時會沖洗紗線以去除多餘的染料。 |
生態牛仔布 | 指採用環保、永續或可回收技術生產的牛仔布。這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實現,例如使用有機棉或回收的裁剪室地板纖維來製作牛仔褲,甚至過濾和重新使用靛藍染料。 Eco-denim 致力於為牛仔布產業創造更綠色的未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Iron Heart 的 14.7 盎司環保牛仔布採用多種技術來減少其碳足跡,並提供各種牛仔褲剪裁、IHSH-252 CPO 以及未來計劃推出的產品。 |
本色 | 本色為未染色棉紗的天然灰白色。最近,該術語已被用來指任何灰白色,無論是自然色還是其他顏色。 |
氨綸 | 以前稱為“Fiber K”。氨綸是由杜邦紡織科學家 Joseph C. Shivers 於 1958 年發明的,用於替代服裝中的橡膠,是一種合成纖維,以其驚人的彈性和耐高溫能力而聞名。杜邦公司選擇“萊卡”作為商品名,以區別其氨綸纖維品牌(氨綸是“expands”的字母重排)。通常,彈性纖維可以為彈性牛仔褲提供舒適的彈性。另請參閱“彈性牛仔布”。 |
刺繡 | 刺繡是一種用針線縫製圖案和細節來裝飾布料的技術。 |
褪色牛仔布 | 牛仔布褪色是由於顏料染料在嚴重穿著和/或洗滌後被去除而發生的。這兩個動作造成的磨損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靛藍(或任何其他顏料染料)會被去除,從而露出棉紗芯的天然顏色。在某些情況下,品牌會透過各種「整理」方法人為地使牛仔產品褪色,例如石洗、手工打磨,甚至雷射處理。 |
中等至中等 | 這個術語最初是指棉花品質等級的分級。棉花的等級是根據其纖維長度、強度、顏色、細度、光滑度和均勻度等物理特性來劃分的。該術語代表棉花的平均等級。 |
砍縫/砍縫 | 平縫或平縫是將一個邊緣放在織物的折疊邊緣內,然後將折疊處縫合起來的接縫。它包括明線縫製飾面。它對於保持接縫餘量平整並覆蓋原始邊緣很有用。它在結構和美學上都被認為是一種優質的飾面,並廣泛應用於 Iron Heart 的服裝系列。 |
精加工 | 指兩個過程之一的術語。 1) 牛仔布生產的最後一步,例如燒掉牛仔布捲上的鬆散纖維,或 2) 用於使牛仔褲在視覺上顯得陳舊的人工褪色方法,例如石洗。 |
合身 | 關於牛仔褲的整體設計,包括形狀和如何貼合身體。參見‘剪切’。 |
五口袋牛仔褲 | 參見“五口袋牛仔褲”。 |
旗幟 | 參見“標籤”。 |
耀斑 | 喇叭牛仔褲的靈感來自喇叭褲,是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反主流文化運動的產物,個人化牛仔布由此誕生。喇叭褲最初是透過分開直筒牛仔褲的接縫,並在其中縫製布料來加寬褲管開口而製成的。一旦牛仔品牌開始重新製作和銷售複製品,這種即興的輪廓就成為官方剪裁。 |
閃光器 | 請參閱“後袋閃光器” |
粗斜紋棉布 | 一種用亞麻經線和棉緯線編織而成的厚布,起源於中世紀,可能以開羅附近的埃及城市福斯塔特命名。主要用於男裝,但也經常用作填充物,因此有“fustian”一詞,意為“填充的”或無目的的詞語。 |
成衣染色 | 服裝染色是對成品服裝進行染色的過程。將服飾整體浸入彩色染缸中。服裝染色會產生獨特的整體顏色,每件服裝的顏色可能會略有不同。使用這種技術的服裝通常與使用傳統染色技術的服裝有區別,因為標籤和襯裡的顏色與服裝的其他部分相同。 Iron Heart 的過度染色服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IHSH-178、IH-888S-OD) |
軋棉 | 使用軋棉機(伊萊·惠特尼於 1794 年發明的機器)從收穫的棉纖維中去除棉籽的過程。軋棉機將種子中的纖維拉出,分離出來的種子經過清洗、檢查,以便重新種植。 |
格倫·切克 | 格倫格紋或格倫格子源自蘇格蘭的格倫厄克哈特,19 世紀初,新西蘭出生的西菲爾德伯爵夫人尼娜·卡羅琳·奧吉爾維-格蘭特 (Nina Caroline Ogilvie-Grant) 在那裡設計了這種格紋,並將其用於獵場看守人的服裝中。當愛德華八世以威爾斯親王的身份造訪西菲爾德莊園狩獵時,他看中了這種圖案,並為自己製作了一些棕色和奶油色的布料,因此這種圖案開始真正流行起來,因此它又有另一個名字,威爾斯親王格紋。雖然威爾斯親王格紋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精緻,但如今的格倫格紋一詞往往指的是更大規模的圖案,以與原始的蘇格蘭圖案保持一致。 |
淘金熱 | 啟發藍色牛仔褲誕生的運動。 1848 年,詹姆斯·W·馬歇爾 (James W. Marshall) 在科洛馬薩特磨坊 (Sutter's Mill) 的土地上發現黃金後,約有 30 萬人移居加利福尼亞尋找黃金。受這一新發展的啟發,勒布·史特勞斯(後來的李維斯·史特勞斯)創造了一條滿足耐用褲子需求的牛仔褲,從此在歷史上建立了他的企業和牛仔褲品牌。 |
良好至中等 | 最高等級棉花的術語,用字母“GM”表示。優質至中等品質的棉花呈灰白色、乳白色,幾乎不含任何雜質。 |
綠色鑄模 | 先用綠色硫化染料染色,再用靛藍染色的牛仔布。一旦用靛藍染色,綠色牛仔布的外觀就會呈現淡淡的綠色色調。當牛仔布褪色時,藍綠色調就會開始顯現。 |
灰色鑄件 | 先用灰色硫化染料染色,再用靛藍染色的牛仔布。一旦用靛藍染色,灰色牛仔布的外觀就會略帶灰色調。當牛仔布褪色時,灰色陰影就會開始顯現。 |
手 | 手感(或稱「手柄」)是用來描述織物觸覺品質的集合,例如其厚度和柔軟度。在牛仔布術語中,這可以指牛仔布的光滑度或粗糙度、脆度或柔軟度、厚重度或輕盈度、粗糙度或均勻度、緻密度或鬆散度。 Iron Heart 21 盎司牛仔布的手感比 25 盎司牛仔布的手感更柔軟、更柔韌、更寬鬆。 |
處理 | 參見‘手’。 |
吊牌 | 懸掛在服裝上的標籤,其中包含產品資訊和任何其他所需的行銷訊息。與後袋閃光器類似的工具。 |
絞紗染色 | 絞紗染色,或稱為“絞紗染色”,是一種最大限度提高紗線顏色滲透性的染色過程。傳統上,紗線是手工編織的,先將紗線繞在鉤子上,然後在水中沖洗,以打開纖維,幫助線吸收染料。一旦纖維打開,紗線就會浸入染料中長達 48 小時。然後清洗並重新浸泡。重複此過程,直到線條完全穿透並達到所需的顏色。絞染牛仔布以其非常柔軟的手感和鮮豔的色彩而聞名。由於該過程非常耗時,並且只能小批量生產,因此絞染牛仔布的價格非常昂貴。 |
重磅牛仔布 | 雖然牛仔布行業沒有官方的重量劃分,但重量超過 14 盎司(每平方碼)的牛仔布通常被認為是重量級的,因為這已經與通常重量為 10-12 盎司的高街牛仔布有明顯區別。在牛仔布愛好者圈裡,有些人認為 14-17 盎司是中等重量,而 18 盎司以上的則為重量級。 |
包邊 | 將裁剪好的布料的邊緣折起來並縫製到位以防止其散開的過程。通常,牛仔布要折疊兩次,然後用鍊式縫紉機固定到位。有些牛仔布太厚,需要先將其錘平才能縫合。 |
麻 | 大麻是世界上最強韌、生長最快、最古老的紡織原料之一,據記載,它是大約 10,000 年前第一批被紡成可用纖維的植物之一。大麻織物的手感與亞麻相似。 |
人字形 | 人字形編織,也稱為斷斜紋編織,是一種通常在斜紋織物中發現的獨特 V 形編織圖案。它與普通的人字形的區別在於反轉時的斷裂,這使得它看起來像一個斷裂的鋸齒形。這種圖案被稱為人字形,因為它類似於鯡魚的骨架。這種美觀而精緻的圖案經常用於褲子和襯衫,例如,IHSH-239-BLK 和 IHSH-209-CHA 是 Iron Heart 目錄中最近的兩個例子。 |
山核桃 | 也稱為山核桃布或山核桃條紋。山核桃木是一種耐用、低張力的斜紋結構織物。它是英國殖民時期開發的泡泡紗面料的較厚版本,旨在幫助英國公民在溫暖的氣候中保持涼爽。較重的山核桃木,通常染成靛藍或深藍色,並帶有條紋,在工作服中有著悠久的歷史。舊西部的鐵路公司採用它的原因與殖民地印度和非洲採用它的原因類似。鬆散的編織使引擎工人在蒸汽機的爐房中工作時能夠保持涼爽,同時又足夠堅固以承受艱苦的工作環境。深色和獨特的條紋有助於掩蓋衣服上不可避免的污垢。如今,山核桃木是一種製作昂貴的織物,因為它需要耗時的低張力編織工藝。廣受歡迎的 IHSH-91 和各式 Iron Heart 工作褲均採用這種面料,保留了傳統的靛藍/白色條紋。 |
隱藏鉚釘 | 為了方便放置通常塞在後口袋裡的重型工具,19 世紀末,鉚釘被引入牛仔褲的後口袋結構中。從 1937 年起,為了防止損壞家具、馬鞍和汽車座椅,人們發明了隱藏鉚釘。隱藏鉚釘類似於牛仔褲正面的外露鉚釘,但它們是在縫合之前連接的,而不是在縫合後連接到口袋頂部。這意味著鉚釘僅在牛仔褲內部可見。 20 世紀 80 年代,隱藏式鉚釘被普遍棄用,因為它們安裝起來複雜且成本高昂,但自此以後,這種工藝便出現在高檔牛仔褲上,並在生產過程中著眼於古老的傳統。對於牛仔布愛好者來說,這尤其令人興奮,因為經過長時間的磨損,鉚釘最終會磨損牛仔布。 Iron Heart 牛仔褲在後袋頂部使用隱藏鉚釘。 |
希格 | 日文「鬍鬚」和「鬍子」的意思,指染色牛仔褲的褲襠和褲襠周圍的水平褪色線。 |
Hip-Huggers | 緊身牛仔褲流行於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和 70 年代初期,褲管緊緊貼合大腿、膝蓋和臀部,褲腰很低,褲管從膝蓋下方向外展開。 |
蜂巢 | 膝蓋後部的區域在穿著過程中會起皺,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據觀察,出現的褪色圖案類似蜜蜂創造的蜂巢形狀。 |
英吋 | 英制和美製單位制中的長度單位,用於測量牛仔褲的腰圍和內縫。如果一條牛仔褲的尺寸為 32 英寸,則表示腰圍為 32 英寸。 1 英吋(或 1 英吋)等於 2.54 公分。 |
靛青 | 靛藍因提取自植物木藍的靛藍染料而得名。靛藍是可見光譜中的一種深沉而濃鬱的藍色,也是彩虹七種顏色之一。木藍屬植物最初在東亞、埃及、印度和秘魯栽培。使用天然靛藍染料的最早證據來自秘魯,可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左右。靛藍染料自誕生以來就被用來染色牛仔布所使用的棉布。 |
靛藍染料 | 天然靛藍染料是將木藍葉捆紮起來,然後放入裝滿淡水的磚砌大桶中製成的。當葉子開始浸泡時,它們會釋放葡萄糖,並在桶中浸泡約 10 至 15 個小時,直到發酵結束。一旦液體變成黃色,就會被倒入攪拌器中,並用木槳或機器處理。在此期間,黃色液體變成綠色塊狀物,然後變成藍色,最後變成靛藍色。最終的靛藍塊經過提取、煮沸、過濾和壓制。壓制好的物質乾燥後切成方塊,最後磨成細粉,可用於染色織物。這種做法一直很普遍,直到 1878 年德國化學家阿道夫·馮·拜爾 (Adolf von Baeyer) 製造出模仿木藍染料的合成靛藍染料。 |
木藍屬 | 參見‘靛藍’。 |
內縫 | 褲管內側測量的長度,從褲襠接縫到褲管內側底部。內縫測量應到腳踝結束。腰圍和內縫尺寸共同決定了褲子的尺寸。 |
色落 | 日文術語,意為「彩色紙條」。對於牛仔布來說,iro-ochi 指的是服裝因年久和磨損而褪色的區域。 |
傑克倫 | 牛仔褲背面的補丁,通常由真皮或仿皮或紙製成,縫在右後口袋上方的衣服上。 Jacron 最初是由 Levi Strauss & Co 公司推出的,目的是防止顧客購買仿製牛仔褲。 jacron 通常展示公司品牌、圖像、產品特定資訊和尺寸細節。 |
日本牛仔布 | 日本製造的牛仔布。由於採用傳統方法製作牛仔布,日本被認為是世界上生產最好的牛仔布的國家之一。自 1970 年代初以來,日本紡織公司開始使用與美國牛仔布黃金時代美國人使用的相同的老式梭子織機來編織赤耳牛仔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牛仔布的需求增加,美國工廠被迫進行大規模生產,從耗時的織邊梭子織機(每分鐘放置約 150 根緯紗)轉向速度更快的片梭織機(每分鐘放置約 1000 多根緯紗)。由於日本是少數幾個掌握使用老式梭子織機生產高品質赤耳牛仔布技術的國家之一,因此其牛仔布產品受到世界各地追捧。 |
牛仔褲 | 由牛仔布製成的耐用工作褲的名稱。儘管關於“牛仔褲”名稱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但許多人認為它起源於來自熱那亞市的意大利水手,他們從法國尼姆帶回了大量布料(參見“牛仔布”)。然而,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鉚釘牛仔工作褲才開始從美國製造商那裡獲得這個暱稱。 |
傑爾特牛仔布 | Jelt 牛仔布是 Lee(牛仔褲)公司獨家生產的 11.5 盎司牛仔布。由於其緊密的結構和加撚的紗線,Jelt 以擁有 13 盎司牛仔布的品質而聞名。 Lee 101J 夾克中的“J”代表“Jelt” |
L-2B | L-2B 最初於 20 世紀 50 年代初引入美國空軍。它設計用於中高溫環境。事實證明,它非常成功且受歡迎,以至於其他軍種也採用了它。 |
標籤 | 用於識別品牌和產品資訊的織物標籤,通常縫製在特定的服裝上。 |
皮革標籤 | 參見“Jacron”。 |
皮革貼片 | 參見“Jacron”。 |
左斜紋布(LHT) | 在左斜紋或“S”形捻線中,緯線在織物表面從左上方延伸到右下方。 在左斜紋中,經線在編織過程中會收緊,因此通常會導致織物表面更加光滑。 此外,由於在織物表面可以看到更多的緯紗(或填充紗),因此牛仔布的顏色通常看起來比同等的右手斜紋布更淺。 |
左撇子 | 左手斜紋 (LHT) - 在左手斜紋或「S」形捻線中,織物的縱行從織物表面的左上角延伸到右下角,本質上是更常見的右手斜紋編織的鏡像。 在左斜紋中,經線在編織過程中會收緊,因此通常會導致織物表面更加光滑。 此外,由於在織物表面可以看到更多的緯紗(或填充紗),因此牛仔布的顏色往往比同等的右手斜紋布更淺。多年來,Haraki-san 已經嘗試了多種 LHT 牛仔布。最有趣的可能是「Lefty Trucker」IH-526L(參見 Lefty)上使用的 19oz LHT。牛仔布多次浸入靛藍中,以獲得非典型的、非常暗的 LHT,其中緯紗不再是白色。最終的成品牛仔褲具有原創性,手工和漢製工藝,但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高對比度褪色,因為經線和緯線中的靛藍都被去除,留下大量的白色。最近,我們開發了 21 盎司 LHT 並用於 IH-666-21L 和 IH-634-21L。更傳統的 LHT,它與製作旗艦 21 盎司面料的編織方法相結合,創造出一種美麗而獨特的面料。 |
腿部開口 | 每條褲管底部的開口。褲管開口的寬度可能因製造商和剪裁而異。 |
腿部扭轉 | 眾所周知,由右手斜紋或左手斜紋牛仔布製成的牛仔褲會出現一種稱為「腿部扭曲」的現象。牛仔褲的褲管沿著編織方向扭曲,褲管接縫也跟著轉動。防止此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斷斜紋」編織,其中斜紋線方向在每兩個經線末端改變一次,從而抵消腿部扭曲效應。 |
有襯裡的後袋 | 隱藏式斜紋布內襯可延長後袋的使用壽命 |
織布機 | 一種透過將垂直(經線)和水平(緯線)交織在一起來製造織物的機器。 |
織布州 | 織布機狀態 - 織布機狀態是指從織布機上取下的織物,沒有進行任何後織處理,例如燒毛、防歪斜或防縮處理。 1920 年之前生產的任何牛仔布都屬於織布狀態。它已經達到盡可能純淨的程度了。因此,如果您喜歡原色牛仔布,loomstate 就是您的最佳選擇。在 Iron Heart,我們將“loomstate”等同於“原色”,因為我們認為 loomstate 牛仔褲是唯一真正的原色牛仔褲。雖然最初的 Iron Heart loomstate 牛仔布 UHR 已經停產,但有傳言稱 Haraki-san 正在研發新的牛仔布。我們屏息等待更多細節。 |
環染 | 圈染是將紗線繩拉過靛藍染缸的過程。浸入水中後,它們會被放置進行氧化(通常在工廠屋頂上),然後再返回染浴。眾所周知,與其他方法相比,該技術可以產生更一致的靛藍色調,並且需要更少的工廠空間。圈染是牛仔布染色的原始工藝。 |
圓環 | 從 20 世紀 20 年代到 60 年代,環輪織物相對常見,但生產的複雜性和近乎冰川般的緩慢導致該行業幾乎消失,大多數機器也被報廢。環輪機實際上是編織織物「管」的圓形針織機,編織過程中使用的唯一張力是重力,最終結果是針織物幾乎沒有內置應力或張力。針織機每分鐘的轉速僅 24 轉,而現代針織機的轉速則是每分鐘的 10 倍以上。 每台機器每天只能編織出大約 8-10 件襯衫所需的布料,並且只能編織固定直徑的管子,因此每種尺寸的成品 T 卹或運動衫實際上是在不同尺寸的機器上編織的。除了針織布料觸感極其柔軟之外,它還可以製作尺寸較小的襯衫或運動衫,且無需側縫,因為最大的環輪機實際上非常小,較大的環輪服裝必須由切割管製成,因此需要側縫結構。 採用 loopwheel 面料製成的運動衫和 T 卹必然價格昂貴,但看起來比其他任何面料都更好,而且更耐穿。在 Iron Heart,我們很自豪能夠將這項工藝應用於我們的剪裁和縫紉系列的許多產品,包括 T 卹、毛衣和連帽衫。 |
循環輪 | 參見“Loopwheel”。 |
絲光/絲光 | 絲光處理是一種針對纖維素織物和紗線(主要是棉和亞麻)的紡織品整理處理。它是由英國人約翰·默瑟於 1844 年發明的。該工藝提高了染料吸收率和撕裂強度,減少了織物收縮,並賦予了絲綢般的光澤。 IH-717 和 IH-720 使用的斜紋棉布經過絲光處理,使褲子更加時尚、美觀,並且經久耐用。 |
莫伊菲特 | Moifit® 是一種彈性技術布料,具有高度透氣性和完全防水性,通常黏合在服裝布料的反面。由於其卓越的靈活性,它不會改變所綁定服裝的可操作性。 |
鼴鼠皮 | 鼴鼠皮是一種厚重的棉織物,經過編織後經過剪毛,一側形成短而柔軟的絨毛。用鼴鼠皮製成的衣服以其柔軟性和耐用性而聞名,並且由於其重量而具有極強的防風性。它的名字來自於織物柔軟的拉絨手感,類似鼴鼠的皮膚。 2019 年,Iron Heart 開始生產一系列非常受歡迎的鼴鼠皮襯衫和 CPO,為該系列引入了未來的經典。 |
月星 | Moonstar 是日本少數幾家 100% 自行生產鞋子的工廠之一。 MoonStar 自 1873 年以來一直在久留米生產鞋子。久留米最初在橡膠行業中繁榮發展,生產標誌性的日本分趾鞋和靴子 Jika-Tabi。 Iron Heart 的第一款運動鞋(IHSN-01)由 Haraki-san 設計,並由 Moonstar 使用我們的旗艦 21 盎司靛藍和 SuperBlack 牛仔布生產。 |
鬍鬚 | 參見“Hige”或“Whiskers”。 |
N1 甲板夾克 | 如果你忘記 N-1 早在 20 世紀 40 年代初就已開始為美國海軍服役,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幾十年來,它一直被複製並用於男裝時尚。過去 40 年來,保羅紐曼 (Paul Newman) 和詹姆斯迪恩 (James Dean) 等時尚偶像已將 N-1 確立為美國風格的經典單品,受到所有欣賞經久耐用的高品質服裝的人們的青睞。 N-1 的演進是一種功能演進。它最初是陸軍「坦克夾克」的仿製品,但人們很快就意識到,它需要進行改變才能在船上工作。因此,為了避免鉤住,我們將防風袖口移到了袖子裡,貼袋也是如此。外殼原來的顏色是海軍藍,但後來改為卡其色,以增加船上和岸上的偽裝,而羊駝毛則讓水手們在北大西洋惡劣條件下作戰時保持溫暖。這一切使得N-1成為美國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用夾克;儘管該型潛艇在 20 世紀 60 年代末退役,但並沒有削弱其在軍人和平民中的受歡迎程度。 Haraki 精心打造了一款 N-1 甲板夾克,其外形和功能與原版一致,因為如果它沒壞,就不要修復它。 |
天然靛藍 | 在日本,江戶時代禁止使用絲綢,靛藍變得特別重要,因此日本人開始進口和種植棉花。除了用靛藍以外,很難給棉纖維染色。即使在今天,靛藍仍然是夏季和服浴衣非常受歡迎的顏色,因為這種傳統服裝讓人聯想到大自然和藍色的大海。歷史上,各種植物都曾提供靛藍,但大多數天然靛藍都是從原產於熱帶的木藍屬植物中提取的。亞洲主要的商業靛藍品種是真靛藍(Indigofera tinctoria,也稱為蘇門答臘靛藍)。這是日本琉球群島等相對較冷的亞熱帶地區常用的替代品。另請參閱“靛藍染料”。 |
一次洗淨 | 一次洗滌是消除織物大部分收縮的一種方法。 |
開放式牛仔布 | 開放式牛仔布是當今市場上最常見的牛仔布類型,採用經過「開放式」紡紗技術加工的棉紗織成。該技術透過模擬扭曲並將其壓入紗線來模仿「環錠紡」棉(請參閱「環錠紡牛仔布」)。與勞力密集的環錠紡牛仔布相比,它的生產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因此受到大型牛仔布製造商的青睞。 |
有機棉 | 有機棉是來自非基因改造植物的棉花,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合成農業化學品,如化學肥料或殺蟲劑。它的生產也促進和增強了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循環。在美國,棉花種植園也必須滿足美國農業部國家有機計畫 (NOP) 的要求,才能被視為有機種植園。該機構決定有機作物的病蟲害控制、種植、施肥和處理的允許做法。 |
盎司 | 參見“OZ”。 |
工作服 | 這是一個明顯的術語,指的是一種覆蓋身體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服裝,通常用作體力勞動時的防護服——最初設計為由牛仔布或帆布製成的工作服,是五口袋牛仔褲的前身。如今,許多工裝褲的設計仍被廣泛用於其最初的用途,從機械師到園丁,但與牛仔褲一樣,工裝褲也融入了流行文化和時尚。 Iron Heart 採用多種耐磨、耐用的布料製作工作服,您可以隨意使用。 |
過度染色/過度染色 | 套染是對織物進行第二次染色的過程,通常採用服裝染色法。它最常用於牛仔布或錢布雷布,為靛藍增添一抹色彩。鐵心通常用黑色硫化染料染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黑色染料會逐漸褪色,露出更多的底層靛藍,而靛藍也會隨著靛藍的褪色而褪色。其效果是霧面黑色織物帶有淡淡的靛藍,具有令人著迷且非常美麗的三維褪色的潛力。我們所有的主要牛仔褲款式以及一些標誌性的夾克和襯衫都經過這種處理,並一直受到客戶的歡迎。 |
氧化 | 參考靛藍染色過程的一部分。當放入靛藍染缸的紗線被取出並暴露在氧氣中時,就會發生氧化。在氧化過程中,靛藍染料變成藍色並永久地固定在紗線纖維上。 |
盎司 | 「盎司」的縮寫,源自英制和美製單位制的重量單位。一盎司約等於28公克。牛仔布的重量以盎司計算,由一平方碼布料的重量決定,這意味著一碼 21 盎司的牛仔布重 21 盎司。 |
佩斯利花紋 | 佩斯利花紋或佩斯利圖案是英語中指使用 buta 或 boteh(一種源自波斯的水滴狀植物圖案)進行設計的術語。 |
拼布 | 使用織物補丁進行客製化修補工作的術語 |
專利號:139121 | US139121A 是授予 Jacob W. Davis 和 Levis Strauss & Co 對其銅鉚釘設計的獨家權利和使用權的專利號,該設計旨在加強牛仔工作褲上的受力點。參見“鉚釘”。 |
匹染 | 參見“成衣染色”。 |
顏料染料 | 從最真實的意義上講,顏料染料實際上根本不是染料。相反,顏料是藉助黏合劑固定在織物表面的。由於顏料染料很快就會從織物上洗掉,許多製造商使用它來重現服裝上的破舊外觀。 |
拉皮條 | 參見“拉皮條”。 |
拉皮條 | 升級或客製化等形式的「Pimping」是 Iron Heart International 提供的服務。透過利用客製化的機械和工具,Iron Heart International 可以打造個人化的襯衫,襯衫上的按扣採用不同的顏色和金屬製成,從精緻的黃銅環,到彩色丙烯酸和鎳 Permex,一直到由 GOOD ART HLYWD 在洛杉磯打造的銀色按扣帽。此外,我們還提供一系列不同尺寸的銀色縫製紐扣,同樣由 Good Art Hollywood 獨家製作。 |
皮克 | Piqué 或 marcella 是一種編織風格,通常與棉紗一起使用,其特徵是凸起的平行線或細羅紋。網眼圖案可採用各種樣式,例如繩紋、華夫格紋、蜂巢紋和鳥眼紋。這些織物需要添加額外的紗線,稱為填充紗線。這些填充紗線被添加到織物的背面,為織物設計增添了紋理和深度。最終得到的是一種奢華、有紋理的面料,適合用於各種服裝。 Iron Heart 已將凸紋織物用於多種夏季設計,從 Polo 衫到 III 型夾克。 |
門襟 | 在現代用法中,「門襟」一詞通常指固定襯衫紐扣和扣眼的雙層織物。襟片也可位於襯衫的領口、袖口或裙子或褲子的腰部。門襟幾乎總是由多層織物製成,並且通常在織物層之間有接口。這樣做是為了給門襟布料提供支撐和強度,因為門襟和其上的緊固件在穿著衣服時經常受到壓力。襟片兩側常有重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扣件摩擦佩戴者的皮膚,並隱藏下面的衣服或內衣。 |
平紋 | 在織布機上,經線沿著織物的長度延伸,而緯線(或「填充紗」或簡稱「填充物」)以與經線成 90° 的角度沿著織物的寬度延伸。在平紋織物上,每根緯線都會穿過經線,先從一條經線上方穿過,然後再從下一根經線下方穿過,依此類推。下一根緯線位於其相鄰經線之下,反之亦然。平紋織物(也稱為 1/1 編織)兩面看起來相同。平紋織物的例子有錢布雷布和帆布(鴨絨)。 |
口袋 | 用於牛仔褲前袋的隱藏式斜紋布袋。 |
口袋縫製 | 參見‘弓形’。 |
聚酯纖維/棉 | 滌棉是透過在連續長絲聚酯芯周圍紡製一層棉皮而製成的。最終得到的線既具有優質棉的縫紉特性和傳統外觀,又保留了合成線的許多優點。 |
Polycore | 參見“聚酯/棉”。 |
預縮 | 指經過洗滌或預縮處理以消除大部分或全部收縮的服裝, |
鐵軌 | 該術語描述沿著牛仔褲外縫長度出現的可見褪色,類似於鐵軌或火車軌道。 |
苧麻 | 苧麻是最古老的植物纖維之一,在服裝製造上已有數千年的應用歷史。被歸類為與棉和亞麻相似的纖維素纖維,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它是一種最強的天然纖維,經常與棉混紡以提高耐用性。苧麻最出名的特點是其能保持形狀、減少皺紋,並為織物外觀增添絲般光澤。 |
生的 | 「原色」牛仔佈在牛仔愛好者中享有盛譽,但其實際含義在過去幾年中已被淡化,如今通常被用來形容顏色均勻的深藍色牛仔布。在 Iron Heart,我們秉持著對“原色”最純粹的定義,認為“原色”等同於“乾燥”或“織機狀態”,即未經任何織機後處理的面料(無論是牛仔布還是青年布)。 Iron Heart 的最佳例證是現已絕跡的 UHR 牛仔布。 |
活性染料 | 在活性染料中,髮色團含有被活化並可直接與基質表面發生反應的取代基。活性染料由於染色過程中發生的鍵結而具有良好的牢度性能。活性染料最常用於棉或亞麻等纖維素的染色,但羊毛也可以用活性染料染色。 Iron Heart 在許多產品系列中使用活性染色,但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我們的「Superblack」不褪色牛仔布,有適用於 III 型和牛仔褲的 21 盎司重磅面料,以及適用於襯衫的較輕重量面料。 |
再生牛仔布 | 這個術語指的是由回收或再利用的棉花製成的牛仔布,這些棉花來自舊衣服或其他棉製品,或在裁剪室裁剪單個服裝部件時產生的浪費。 |
紅色演員 | 紅色調是指靛藍染色的牛仔布略帶紅色調。這種情況只發生在用靛藍染色的牛仔布上。全新的紅色牛仔布會略帶紫色色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磨損,織物會褪色為明亮乾淨的藍色。 |
紅線 | 許多牛仔布鑲邊接縫處都有彩色線條,最初是作為識別牛仔布製造商的一種方式(參見“鑲邊 ID”)。最初的紅線 ID 由北卡羅來納州的 Cone Mills 於 1983 年推出,該公司是 Levis Strauss & Co. 的主要供應商。相較之下,新罕布夏州的 Amoskeag Mills 使用的是綠線 ID。如今,用於識別赤耳牛仔布的線條顏色主要具有裝飾性。 |
紅色標籤 | 紅色標籤是 Levi's 品牌的代名詞,由 Levi's 全國銷售經理 Chris Lucier 發明,並於 1936 年獲得專利。紅色標籤是一種行銷工具,旨在作為區別於其他品牌模仿 Levi's 牛仔褲若干特徵的標誌。 1936 年,編織紅色標籤開始出現在 Levi's 501 牛仔褲的右後口袋上,後來也出現在牛仔夾克上。在歷史的長河中,紅色標籤以非常微妙的方式演變,從全大寫的“LEVI'S”(參見“大 E”)開始,直到 70 年代初期,同一個單詞以小寫的“e”出現(“Levi's”)。如今,每十條 Levi's 牛仔褲中就有一條帶有空白的紅色標籤,上面沒有品牌名稱。為了確保公司對帶有標籤商標的服裝進行行銷的獨家合法權利,Levi's 必須生產一定比例的帶有純紅色標籤的產品。 |
右斜紋布(RHT) | 右斜紋或「Z」形撚線是牛仔褲中最常見的編織方式。在右斜紋(RHT)中,斜紋線或斜紋從織物正面的右上方延伸到左下方。由於編織方向會使經紗中的纖維鬆散,因此通常會使斜紋布的表面更粗糙、顏色更深,並且斜紋布的表面會露出少量緯紗。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右手斜紋牛仔布會顯得更暗。在 Iron Heart,我們的 RHT 牛仔褲範圍從經典的 21 盎司旗艦牛仔佈到 25 盎司(XHS)和 14 盎司牛仔布,重量範圍兩端均相同。所有 IH RHT 牛仔布均根據第一原理設計,並體現了獨特的編織方法。 |
硬質牛仔布 | 參見“乾牛仔布”。 |
Ring Ring 牛仔布 | 環錠牛仔布是指經線和緯線均採用環錠紡棉紗的牛仔布。它也是最昂貴的生產牛仔布。參見“環錠紡牛仔布”。 |
環錠紡牛仔布 | 環錠紡牛仔布是指用於生產牛仔布的棉紗的傳統方法,一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末還被廣泛使用,後來在很大程度上被現代「自由端紡紗」工藝所取代。環錠紡棉是使用環錠紡紗機紡製的,該機將紗線快速地繞在環形機構上並繞在一根大的線軸上,不斷地將纖維捲繞、拉細並沿著一致的方向扭轉。與「自由端紡紗」相比,這種技術可以生產出不均勻、更耐磨、更光滑、更硬挺的牛仔布,而且生產勞動強度更低、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
沖洗 | 如果牛仔布被描述為“已沖洗”,則表示該服裝已進行過基本沖洗,而不是徹底清洗。沖洗過程可以去除多餘的染料,有助於防止顏色褪色,並使織物觸感更柔軟。 |
上升 | 腰部品牌頂端到襠縫中間之間的距離。褲腰的尺寸將決定腰帶在身體上的位置,這在尋找特定款式的牛仔褲時非常重要。上升的大小可以從低到高不等(平均上升約為 7 英寸 - 12 英寸)。 |
立管 | 參見‘軛’。 |
河川沖洗 | 一種機械洗滌技術,使牛仔布具有復古外觀和柔軟手感。如今,河流清洗由於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而不再是受歡迎的選擇,因為它需要浮石和纖維素酶。與石洗類似的方法。參見‘石洗’。 |
鉚釘 | 鉚釘是一種金屬緊固件,用於加固和加強褲子上的潛在受力點,特別是口袋角落。鉚釘褲子的工藝是由內華達州里諾市的裁縫雅各布·戴維斯 (Jacob Davis) 發明的,他於 1873 年向李維斯·施特勞斯 (Levi's Strauss) 申請了該設計的專利,專門用於他們的“束腰工裝褲”(現稱為“牛仔褲”)。鉚釘通常由銅或類似的金屬合金製成,現在已成為經典牛仔褲的顯著特徵。 |
繩染 | 繩染是將牛仔紗扭成繩狀並反覆浸入靛藍桶的過程。在浸染之間,靛藍染色的紗線能夠氧化。紗線浸漬的次數越多,靛藍的顏色就會變得越深越暗。由於浸染頻繁但時間短,染料沒有機會完全滲透紗線,這意味著紗線芯仍未受到影響。這樣製成的牛仔布褪色速度比完全滲透靛藍紗線(如“絞染”紗線)的牛仔布更快。繩染被認為是靛藍染色紗線的最佳方法。 |
繩索效應 | 用於描述牛仔褲下擺褪色的術語,因其類似於繩索的圖案而得名。 |
套索 | 參見“繩索效應”。 |
徑流 | 鍊式縫紉是一種裝飾性縫紉風格,其中每個針腳都與下一個針腳相連,從而形成一個鏈條。鍊式線跡的延伸將線跡延伸至接縫末端,並留下一條鏈狀線懸掛在接縫處。有些人喜歡這些,因為它表明襯衫經過了鍊式縫合結構,而其他人則討厭它並將它們剪掉,但這不會損害接縫的完整性。 |
防縮/防縮 | 縮布處理是一種織造後工藝,由桑福德·洛克伍德·克魯特 (Sanford Lockwood Cluett) 於 1930 年獲得專利。這是一種在將織布製成服裝和其他物品之前,在長度和寬度上進行收縮和固定的方法。縮布處理包括將濕潤的織物送入機器,然後以蒸汽的形式施加熱量,並透過柔性橡膠管施加壓縮壓力。這動作的效果是縮短經紗,使緯紗(緯線)更緊密地靠在一起:此時,就會發生收縮。壓縮後,織物進入烘乾機,其中纖維被鎖定在收縮狀態,因為水分從織物中被去除。儘管經過防縮處理的牛仔布會隨著穿著而伸展,但洗滌後總是會恢復到防縮處理後的尺寸。雖然未經防縮處理的原始牛仔布因其真實性而受到牛仔布界許多人的青睞,但 Haraki-san 通常更喜歡輕度或完全防縮處理的面料,因為它具有均勻、光滑的手感和可預測的面料性能。 |
棉緞 | 緞子是一種通常具有光滑表面和暗淡背面的編織物。緞面編織的特徵是四根或更多根緯紗或緯線浮在一根經紗上,反之亦然,四根經紗浮在一根緯紗上。浮線是錯開的接口,在經面緞紋中經紗位於緯紗之上,而在緯面緞紋中緯紗位於經紗之上。這些浮線解釋了均勻的光澤,因為與其他編織物不同,反射的光線不會被纖維散射,因為纖維的褶皺較少。緞紋通常是一種經面編織技術,其中經紗「浮」在緯紗上方,儘管也有緯面緞紋。 如果使用絲綢、尼龍或聚酯等長絲纖維以緞紋編織方式形成織物,則相應的織物稱為緞子,儘管有些定義堅持認為織物是由絲綢製成的。如果使用的紗線是短絨紗(例如棉),則形成的織物被視為緞紋織物。緞紋織物由於浮線數量較多,因此往往具有較高的光澤。因此,它被用來製作床單。基本緞紋編織可產生多種變化,包括花崗岩編織和格子編織。緞面編織、斜紋編織和平紋編織是三種基本編織類型,大多數編織產品都是由這三種基本編織類型形成的。 |
SBG | SBG 是我們廣受歡迎的「超級黑色褪色至灰色」牛仔布的首字母縮寫,旨在為客戶提供真正的黑色牛仔布,並且它會像靛藍牛仔布一樣隨著穿著而老化。這款牛仔布採用黑色硫化繩染色經線和黑色活性染色緯線編織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繩染經紗會褪色,但活性染色緯紗則不會,從而在高磨損區域產生灰色色調。最終的成品牛仔褲具有牛仔愛好者所鍾愛的靛藍牛仔褲所具有的獨特、個性化表達的潛力。 |
接縫扭曲 | 請參閱‘腿部扭轉’。 |
自刃 | 參見“布邊”。 |
布邊 | 參見“布邊”。 |
布邊 | 術語 selvage(美式英語)和 selvedge(英式英語)是“self-edge”的訥用,自 16 世紀開始使用。布邊/Selvage 是指織物自加工邊緣。布邊可防止織物散開或磨損,這是織物製作方式的結果。說到牛仔布,鑲邊織物是在梭子織布機上製作的,梭子的運動決定了邊緣的成品。在牛仔布界,人們普遍認為鑲邊織物優於非鑲邊織物,儘管現在情況已不再如此。棉花的品質、織物的設計、所使用的織布機類型以及織工的技能是影響牛仔布品質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在生產布邊時缺少這些因素,則表示布邊 ID 的布料品質可能很差甚至很差。同時,由於這些因素的存在,在片梭織機上織造的織物可以優於其他鑲邊織物。 Iron Heart 生產一系列鑲邊牛仔布、斜紋棉布和襯衫面料,這些面料由擁有幾代經驗的織工在各種老式梭織機上織造而成,同時還生產優質的無鑲邊面料。 |
布邊 ID | 布邊 ID 是用來描述通常彩色或細條紋的自整理邊緣的術語,如布邊織物的邊緣上所見。有些品牌會選擇一種線的顏色或根據不同的剪裁改變線的顏色。 Iron Heart 幾乎只使用傳統的紅線邊緣 ID。在牛仔布邊緣顯示 ID(巧妙地或以其他方式)在牛仔布愛好者中很流行,儘管 ID 本身對於牛仔布的品質而言毫無意義。未顯示赤耳 ID 的赤耳牛仔布仍是赤耳牛仔布。 |
嗶嘰 | 嗶嘰是一種斜紋織物,採用二上二下編織而成。成品布料的正面和反面均呈現平坦、均勻的對角羅紋圖案,與左手或右手斜紋牛仔布上的鋸齒形圖案截然不同。斜紋織物美觀、均勻、規則的圖案加上其固有的韌性,使其適合製作軍裝。如今,Iron Heart 使用一系列嗶嘰布,從他們一直使用的 12 盎司 Wabash 嗶嘰到襯衫中使用的特殊編織嗶嘰。 |
塞爾吉·德·尼姆 | 尼姆是法國的一個城市,位於法國南部奧克西塔尼大區。尼姆以其紡織品而聞名,負責生產現在被稱為“牛仔布”的嗶嘰織物。簡單地說,「serge de Nîmes」的意思是「來自尼姆的嗶嘰」。由於法語中“s”不發音,因此該名稱在英語中被理解為“serge de Nîm”或“serge denim”。多年來,這個短語已被縮短為“denim”。 |
殼牌科爾多瓦 | 科爾多瓦皮(或稱馬臀皮)是一種常用於高端製鞋的皮革。科爾多瓦皮革是一種馬皮革,由馬臀部皮下的纖維扁平肌肉製成。這種皮革的名字來自西班牙科爾多瓦市,西哥德人在七世紀首次在此使用這種皮革,後來摩爾人也開始使用。之所以稱之為“貝殼”,是因為鞣製後的皮革形狀像一個打開的貝殼。這種皮革製作起來既困難又昂貴,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主要用於理髮店磨剃刀的磨刀帶。儘管價格昂貴,但馬臀皮具有許多獨特的品質,因此備受追捧。皮革表面奢華、光滑、有光澤,幾乎不需要維護,而且非常耐磨。它的美觀和實用特性使其成為錢包等傳家寶皮革製品的絕佳選擇。 IHG-01 和 IHG-02 錢包就是很好的例子。 |
收縮至合適 | 這是 Levi Strauss & Co 公司註冊的商標術語,指的是他們直接從織布機上取下的未經加工、未洗滌、未經處理的牛仔布(參見“Loomstate”)。由未經防縮處理的牛仔布製成的牛仔褲在洗滌時會縮水高達 10%。 Levi's 利用這個概念,推出了「縮水合身」牛仔褲,鼓勵顧客購買大兩號的牛仔褲,然後將其縮小以達到合身的效果。一些方法包括在洗澡時佩戴它們,並在它們乾燥時繼續佩戴。 |
收縮 | 紗線和/或織物不是固定材料。它們由單獨的纖維組成,這些纖維在受到張力時會伸展,即在製成布的過程中會伸長(在紡紗、織造、漂白、染色和各種整理過程中,紗線和布料都處於持續的張力之下)。 由於纖維和紗線之間的摩擦,織物中的部分或全部拉伸會保留在織布機後的織物中。當織物內的摩擦減少時,產生的拉伸就會消除。 這會在浸泡和/或清洗過程中發生,其中水和肥皂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潤滑劑與洗衣機的機械作用一起幫助纖維放鬆並收縮(收縮)回到原始長度。乾洗不會使天然織物縮水的原因之一是織物內的摩擦力不會因潤濕而減少。 |
燒毛 | 在製造過程中,「燒毛」是指使用可控火焰燒掉新製成的牛仔布產品上任何鬆散或散落的纖維的行為。 |
絞紗染色 | 參見“絞紗染色”。 |
傾斜 | 可以透過在製作服裝之前根據斜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傾斜織物來避免斜紋織物製成的牛仔褲的腿部扭曲,以便在洗滌服裝時,經紗和緯紗的位置將保持不變。 |
緊身款 | 緊身牛仔褲的剪裁貼合腿部形狀,一直到腳踝。 20 世紀 60 年代被認為是緊身牛仔褲的黃金時代,深受摩登族和搖滾樂迷的喜愛。從那時起,緊身牛仔褲的流行度幾乎沒有減弱,從 2000 年代末到今天,其流行度再次復蘇,成為主流。 |
修身款 | 修身牛仔褲大腿處相當緊,剪裁較窄,從膝蓋到褲腳逐漸變細。比緊身牛仔褲寬鬆,比直筒牛仔褲修身得多。在 Iron Heart,我們認為 555、666 和 777 屬於修身款,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錐度和上升高度。 |
竹節紗 | 粗紗是一種較粗的紗線或線,它會在編織的織物上造成不一致。對於牛仔布來說,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使用老式梭子織機的過程中,布料的某些區域會變得比其他區域更厚。粗節或「粗糙度」最初被視為一種瑕疵,但現在人們故意將粗節或「粗糙度」添加到精選的牛仔布捲中,因為它被認為可以為服裝增添特色。 |
鬆軟 | 參見‘竹節紗’。 |
彈簧純銀 | 簡而言之,彈性銀就是結構中帶有彈性的銀。許多金屬可以透過調整分子排列,使其更容易保持特定形狀,從而變成彈簧。這通常是透過控制加熱和冷卻循環,或反覆敲擊金屬來實現的。金屬一旦被彈性化,當被推離其靜止形狀時,就會傾向於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如果超出極限,它就會失效。最適合製作彈性銀的金屬通常含鐵量較高,例如鋼。我們擁有賦予標準純銀彈性和彈性的技術。彈性銀或彈性銀是珠寶製造業的常用術語,但這些技術並不常見,大多數人懶得製作需要這種技術的產品。 ——喬許·華納,GOOD ART HLYWD |
訂書釘 | 在紡織品中,短纖維是指長度單位。棉花的長度範圍從短到長,纖維長度是平均值。在牛仔布製作中,較長的纖維長度具有更高的價值,因為它更容易紡紗,並且可以產生更強韌、更柔軟的紗線。 |
石洗 | 石洗是一種旨在使牛仔服裝褪色、做舊和變軟的洗滌工藝。將衣服放入裝有浮石的洗衣機即可實現此目的。在此洗滌過程中,浮石會敲擊、磨平和磨損織物。由於該工藝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磨碎的浮石難以回收或處理,因此該工藝已成為不受歡迎的選擇。 |
直腿 | 牛仔褲的剪裁方式為從大腿到褲腳的寬度保持一致。直筒牛仔褲被認為是最初的經典剪裁,自 1890 年 Levi's 501 推出以來一直很受歡迎。 |
彈性牛仔布 | 彈性牛仔布是一種用少量彈性纖維(參見「彈性纖維」)編織而成的牛仔布。氨綸通常佔緯紗纖維的 2% 左右,其餘為棉。彈性牛仔布具有彈性好、柔韌、柔軟、舒適等特點,常用於製作緊身牛仔褲,以增強活動能力。 |
硫磺底 | 一種使用較少靛藍染料生產深色靛藍牛仔布的經濟方法。硫底是在用靛藍染色之前將硫化染料添加到牛仔布中的過程,從而減少了傳統上產生深靛藍色調所需的時間。儘管這種方法可以縮短生產時間,但硫染織物仍會保留黃色或灰色色調。 |
超黑 | 用於指用黑色活性染色或酵素染色經線和緯線編織而成的 Iron Heart 牛仔布的術語。這種布料的顏色深、暗、超黑,不會像靛藍或硫染牛仔布那樣褪色。 Iron Heart 目前有 21 盎司和 12 盎司兩種規格,並採用其 Superblack 牛仔布製作一系列牛仔褲、夾克、背心和襯衫。 |
蘇比馬 | Supima 是 Supima 協會的商標,該協會致力於推廣美國優質比馬棉。 Supima 的強度是普通棉的兩倍,因此可以生產出具有極強彈性的產品。較長的纖維(約 1.4 英寸)耐拉扯、斷裂和撕裂,使服裝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彈性、非常柔軟/絲滑,並能更長時間地保持其顏色和形狀。 |
合成靛藍 | 合成靛藍染料最早由德國化學家阿道夫·馮·拜爾於 1878 年研製成功,它模仿了木藍植物的天然染料特性。天然靛藍與合成靛藍的分子結構相同。如今,合成靛藍染料幾乎完全取代了天然靛藍染料的使用,因為它耗時更少,並且可以進行工業規模生產。參見“天然靛藍”。 |
Tab | 這個小而易辨認的標籤通常縫在牛仔褲右側的後口袋。請參閱“紅色標籤”。 |
錐形牛仔褲 | 牛仔褲的剪裁方式是褲管向腳踝逐漸變窄(或逐漸變細)。 Iron Heart 目前生產的具有錐度的切割系列包括 555、777 和 888 線。 |
立越 | 日文術語,指磨損的復古牛仔布上的垂直褪色線條。 「tate-ochi」的字面翻譯是「垂直瀑布」。這種褪色通常發生在由竹節紗製成的牛仔布(參見“竹節紗”)中,並且在日本牛仔布界備受推崇。 Iron Heart 的 25 盎司和復古風格、18 盎司牛仔褲很容易垂直褪色。 |
茶芯 | Tea-Core 是一種染料滲透深度較低的皮革,這會導致在磨損較重的區域出現棕色色調。 |
三針縫法 | 三重針是一種具有一個針柄和三個針軸的針,可以連續地縫合三個平行的接縫。三重縫合是製作工作服的常用技術,用於加強軛、下擺、口袋固定件以及服裝的許多其他需要加強的部分。 |
卡車司機夾克 | 卡車司機夾克是一種牛仔夾克,它有尖領和兩個胸袋,胸袋上有尖尖的紐帶。這種夾克也被稱為 III 型,由 Levi Strauss & Co 於 1962 年首次推出,自此成為現代設計的經典。雖然 Iron Heart 生產了一系列經典的牛仔夾克款式,但我們的 III 型詮釋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 Iron Heart III 型卡車司機夾克有多種材質可供選擇,包括各種牛仔布、燈芯絨甚至馬皮,其設計最近進行了更新,具有稍長的衣身和巧妙融入的暖手口袋,同時也是寬敞的內部口袋。 |
吐魯番 | 吐魯番,也稱為吐魯番或吐魯番,是中國的一個省,以生產最高品質的超長絨棉(ELS)(如海島棉)而聞名。吐魯番棉織成的織物具有天然的光澤。 |
斜紋布 | 就像平紋織物一樣,斜紋織物由經線和緯線組成。然而,在斜紋編織中,緯線穿過一根或多根經線,然後穿過兩根或多根經線。下一緯紗將「跨步」或偏移一根經紗,這將形成識別斜紋織物的特徵對角線(稱為「斜紋」)。斜紋編織通常被指定為諸如 3X1 這樣的分數,其中緯線穿過三根經線,然後穿過一根經線(三根上經線,一根下經線)。 3x1 斜紋布適用於任何 10.5 盎司或以上的牛仔布。對於重量低於 10.5 盎司的牛仔布,將使用 2x1 斜紋編織。斜紋布有正面和反面,正面和反面的外觀不同。由於斜紋織物的交織比平紋織物少,因此紗線可以更自由地移動,這也是斜紋牛仔布能夠很好地貼合身體的原因之一。緯線的編織方式將決定成品織物的整體強度和美觀。最後,由於斜紋布表面不平整,污漬不像平紋布那麼明顯,這對於牛仔褲等工作服來說很合適。雖然這種技術用於牛仔布製作,但它並不局限於棉布。亞麻、羊毛和絲綢是斜紋織物的其他一些流行選擇。 |
超高頻 | UHF 是 Ultra Heavy Flannel 的縮寫,可以追溯到 2009 年,當時它首次被用來描述 IHSH-20。 Iron Heart 的 UHF 採用拉絨 Aspero 棉製成,備受追捧,體現了品牌對服裝的態度。由於採用溫暖、柔軟、防風的材質,觸感舒適、實用。由於採用了尖銳的工作襯衫和西式剪裁,以及 Haraki-san 每個季節設計的精美圖案和色彩,因此引人注目且獨一無二。 |
超高頻率 | UHR 是「Ultra Heavy Raw」的縮寫,指的是我們現已停產的超重量級原始日本牛仔布。 UHR 牛仔布是一種未經預縮和織機狀態的布料,起始重量為 21 盎司,收縮後變為(約)23 盎司。與大多數 Iron Heart 牛仔褲相比,它的靛藍色較淺。由於其褪色潛力和編織密度,UHR 在該品牌的愛好者和粉絲中享有傳奇地位。 |
聯合特惠 | Union Special 成立於 1881 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也是最後一家工業縫紉機製造公司。 1939 年,他們生產了一款鍊式縫紉機,至今仍在傳統牛仔布行業中使用,該機器被稱為 Union Special 43200G。這台機器以其緊密而堅固的鍊式線跡而聞名,在縫製牛仔褲時可產生舉世聞名的「繩索效果」。這是當今現代機械無法模仿的結果。由於 43200G 於 1989 年停產,該機器備受推崇,需要專業知識進行維護和保養。 |
未洗牛仔布 | 參見‘乾牛仔布’。 |
硫化/硫化 | 硫化是一種化學過程,透過該過程可以改善天然或合成橡膠的物理性能。成品橡膠具有更高的拉伸強度和抗膨脹、耐磨性,並且在更大的溫度範圍內具有彈性。最簡單的硫化是透過用硫加熱橡膠來實現的。 |
沃巴什 | 「wabash」這個名字源自於美國中西部的印地安瓦巴什部落。 他們修改了由牛仔布製成的工作服主打產品,然後將其作為「裝飾工作服」出售給從事體力勞動的白人。沃巴什 (Wabash) 看起來像是一種非常正式的面料,但事實上,從 19 世紀初到 20 世紀初,它通常用於製作工作服,經常作為美國鐵路工人的製服。要了解有關 Wabash 的許多資訊非常困難,但我們相信最初將這些圓點「應用」到底布上的方式有兩種:1)將圖案作為塊印花應用到未染色的織物上,並用澱粉基「防染劑」進行染色,染料不會粘附在防染圖案上; 2) 對織物進行染色,然後將圖案漂白到織物上 - 這稱為酸性的硬染圖案上;也許最著名的美國沃巴什染色和印刷公司是 1835 年在西維吉尼亞州成立的 JL Stifel & sons。他們將其產品稱為“靛藍沃巴什條紋”,其特徵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圓點、三角形和菱形組合。 在 Rin Tanaka 的《King of Vintage vol 3》中可以找到一些這樣的例子。 Iron Heart 非常喜歡 Wabash,它曾經多次用於襯衫製作。我們成熟的 Wabash 面料重達 12 盎司,由 Haraki-san 根據基本原理設計,有靛藍、硫染黑色和白色可供選擇。靛藍和黑色的迭代是利用拔染印花技術創建的,但首先,緯線和經線分別進行繩染,然後編織成嗶嘰織物。 然後對該織物進行拔染印花以形成圓點。 由於我們採用繩染技術來處理底布,因此用這種技術製作的服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具有獨特的個性。採用這種布料製成的 IHSH-62 和 IHSH-68 系列是我們產品線的主打產品,IH-814 畫家褲和 IHV-02 工作背心也是如此。我們採用相同的工藝來製作重量級的 21 盎司 Wabash,最近將其用於 IH-824 和 IH-825 牛仔褲以及 IHV-30 背心。 |
腰部工作服 | 最初用於描述鉚釘工作褲的術語,由 Levi Strauss & Co 於 1873 年創造。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腰部工作褲才開始被稱為「牛仔褲」。 |
威爾 | 羅紋或橫紋使燈芯絨具有獨特的品質,而橫紋的數量可以讓您了解所處理的燈芯絨是什麼類型的。當您看到給定的肋條數時,它告訴您每英吋有多少根肋條,因此肋條數越高,肋條越細。經典燈芯絨通常每英吋有 14 根緯線。 |
經 | 在編織中,緯紗是指穿過經紗來製作布料的線或紗線。經線是捲筒中長度方向或縱向的線,而緯線是橫向的線。一根緯線與經線交叉,稱為緯紗。術語確實有所不同(例如,在北美,緯線有時被稱為填充線或填充紗)。 |
緯線 | 在編織中,緯紗是指穿過經紗來製作布料的線或紗線。經線是捲筒中長度方向或縱向的線,而緯線是橫向的線。一根緯線與經線交叉,稱為緯紗。術語確實有所不同(例如,在北美,緯線有時被稱為填充線或填充紗)。 |
重量 | 在整個行業中,牛仔布是按重量分級的。牛仔布的重量取決於一平方碼布料的重量,這意味著一碼 14 盎司的牛仔布重 14 盎司。牛仔布的重量分為三個等級:輕、中、重。輕質牛仔布重量低於 12 盎司。中等重量介於 12 盎司至 14 盎司之間,任何重量超過 14 盎司的牛仔布都被視為重量級。 |
鞭繩 | 馬繩布(也稱為叢林布)是一種堅固的精紡毛織物或棉織物,由帶有斜紋或羅紋的強撚紗線製成。馬繩採用的是大角度斜紋編織。鞭繩的肋條通常很明顯,並且可以在右側的肋骨之間看到緯線(填充物)。馬繩通常用於耐用的戶外服裝(通常是褲子,有時是夾克)或耐用的工人服裝(通常是工作服)。緊密的編織意味著該織物具有出色的防風性能,並且在潮濕條件下的表現比大多數其他棉織物更好。 |
鬍鬚 | 這個術語指的是染色牛仔褲的褲襠和褲襠周圍出現的水平褪色線。另請參閱“Hige”。 |
藍草 | 藍靛果(Istatis tinctoris)是一種十字花科(捲心菜、西蘭花)植物,開黃色花朵,在靛藍從亞洲傳入之前,它是紡織品中常用的天然藍色染料的重要來源。菘藍原產於俄羅斯南部,中世紀時期在歐洲各地都有種植,德國、法國和英國都有菘藍的種植區。作為一種天然染料,靛藍至今仍在使用,儘管靛藍因其更好的色牢度而更受青睞。 |
工作服 | 傳統上,工作服是經常在體力或手工工作中穿著的重型服裝。工作服「風格」以耐用和實用為設計理念,除了其功能之外還廣受歡迎。 |
破舊的牛仔布 | 「磨損」或「破舊」牛仔布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使用者的穿著而顯得陳舊和褪色的牛仔布。儘管如此,一些品牌已經知道透過各種「整理」方法,例如石洗、手工打磨甚至雷射處理來人工「磨合」其牛仔產品。 |
西漢斯 | XHS 是「Extra Heavy Selvedge」的縮寫,指的是我們的超重日本赤耳牛仔布。它的重量達到了 25 盎司,可能市面上還有更重的牛仔褲,但 Haraki-san 認為 25 盎司是舒適和實用的上限,我們也沒資格與他爭論。新牛仔布的顏色是深靛藍色,由於其獨特的品質而享有近乎傳奇的聲譽。雖然一開始它會顯得僵硬且難以使用,但隨著磨損,它會慢慢變軟,達到非常舒適的程度,同時會產生高對比度的褪色,特別傾向於“tate-ochi”或垂直褪色。 |
二十 | 這是 Levi Strauss & Co 公司在 1890 年之前生產的所有 501 牛仔褲使用的原始型號。 “XX”代表“Extra Extra Strong”,直到 1968 年才出現在 501 jacron 上。 |
紗 | 用於編織織物的長而連續的互鎖纖維。 |
色織 | 色織是指用預先染色的紗線織造的織物。這是牛仔布生產的標準方法,經紗在織成牛仔布之前先進行靛藍染色。 |
軛 | 軛是構成服裝一部分的形狀的樣板。牛仔褲的軛是 V 形的,其尺寸可以變化,以形成所需的臀部形狀和曲線。在襯衫上,軛通常圍繞著肩膀和頸部,通常由雙層織物製成,以承受夾克和包帶的重量和摩擦。 |
Z 型扭曲 | 參見“右斜紋(RHT)”。 |
拉鍊門襟 | 「拉鍊」由惠特科姆·賈德森於 1851 年發明,是一種透過將滑塊滑過兩排互鎖的金屬齒來固定織物兩邊的機械裝置。 Lee(牛仔褲)公司聲稱是第一個在 1923 年推出的 101Z 型牛仔褲中使用拉鍊的品牌。直到 1954 年,Levis Strauss & Co 才效仿,推出了 501 的拉鍊版,稱為 501Z。雖然 Iron Heart 的大部分牛仔褲都採用紐扣式門襟,但我們仍延續 Levi's 的傳統,在所有採用拉鍊式門襟的牛仔褲的批號中都添加了「Z」。例如 IH-634Z。我們的斜紋棉布褲和工作褲也採用拉鍊門襟。 |